始终伴随在中兴华为国际化过程的,从国际对手到政府调查不断加码。从结果来看,注重专利积累的中兴华为并没受到实质性影响,比如在遭受美国337调查后,中兴美国市场去年仍然从4亿美金增长到10亿美金,而缺乏专利的HTC则遭遇市场停滞。
褪去保护创新的外衣,频繁的专利诉讼已被滥用为商业竞争手段,中科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柳卸林表示,IT技术更迭迅速,同时过去5年中国知识产权实力增长很快,与国际巨头拥有的技术相互渗透,已经很难明确区分技术归属,因此专利诉讼无法达到驱逐对手的目的。三星与苹果旷日持久的世纪专利大战难分胜负,而三星亦顺利称霸全球手机市场老大的事实验证了这一点。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高旭东也认为, 现在把专利战作为商业竞争的手段已经不太恰当,大部分的商业活动都可以通过谈判达成,例如当年思科诉华为、摩托罗拉诉华为及爱立信诉中兴均是和解结束,商业行为没有你死我活,只是利益如何分配而已。
“专利围猎”阻碍创新
“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看来,在全球上演的“专利围猎”,是精致利己主义泛滥的信号。
“现在通信技术变化太快,大家又处在一个生态圈里面,在这个树枝上长出了好多技术,可能我用另外一种方法也可以开发出很多技术,互相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有时候很难说清楚。说白了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互相诉讼”,柳卸林分析为何专利大战愈演愈烈。
正因为交叉的技术归属,因此专利诉讼往往是以和解或是两败俱伤收场。
像中兴华为已经拥有数以万计的专利,一两场官司的输赢,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十分有限。 在这种专利诉讼过程中,企业可以迅速更改设计,规避风险。而且专利官司周期很长,且ICT行业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基本上等到官司有了结果,产品也换代了。 所以专利诉讼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而没有商业意义。
因此杨培芳认为,被精致利己主义频繁挥舞的专利大棒,已经是一种过度的专利保护,不但起不到保护创新的作用,反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创新。
“频繁的专利大战,从某种意义上讲会阻碍一些创新,阻碍一些后发企业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这是一个双刃剑,一方面保护知识产权,但是有时候会保护领先者的权益,而后发者可能就会受到伤害,可能会阻碍后发者的创新。我觉得国际上的创新,在知识产权方面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柳卸林表示。
中国企业应抱团
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说,专利围猎让进入“走出去”战略深水区的中国通信企业意识到创新实力和保护的重要性,中兴华为持续地投入研发,为国际市场开拓保驾护航。
去年12月,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宣布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申请国,其中通信业过去五年专利申请量增长最快。在2011年,中兴勇夺全球PCT国际申请第一,华为亦名列第三,超过长期霸占榜首的日本和美国企业。
近日,据欧洲专利局报告显示,中兴通讯2012年欧洲专利申请量达到1184件,成为去年欧洲专利申请量进步最快的公司,从2011年的第43名上升到2012年的第10名,这也是中国公司首次进入前十。
对于中兴通讯欧洲专利申请量的飙升,中兴通讯法务总监王海波更愿意将其看作是“补课”:“相较我们的对手,我们在欧洲的市场开拓和知识产权布局都晚了一些,这使得公司在欧洲市场面临市场先行者或既得利益者的重重阻挠,也给了某些对手挑起恶意诉讼的可乘之机。我们惟有快速赶超,没有选择。”他表示中兴通讯在欧洲的专利申请量目前已经达到一个较好的状态,未来2-3年公司欧洲专利大量获得授权后,将使中兴通讯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
(责任编辑:商标专利)